2019-10-30 14:19:35來源:中房網
??北海道大學 桑月佳 吉田邦彥
??概要
??今年,以法國、德國為首的很多歐洲都報道了創歷史紀錄的酷暑。另一方面,美國的中西部乃至南部的洪水(如 2019 年 5 月愛荷華州的洪水)、南亞的洪水的惡化(如 2019 年 7 月尼泊爾、孟加拉的洪水)等災害與“全球溫室效應”的關系也多被報道。地球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是多樣的,想到找到解決對策非常困難。(關于原爆的對錯,可再生能源開發的議論已經不少,這個會上也曾討論過規定汽車使用規則的城市。在美國,與特朗普背棄巴黎協定相反,美國民間階層的 " 無碳化 " 行動在慢慢蘇醒也是事實。( 如 2019 年 6 月美國紐約州通過了 2040 年為止實現能源無碳化的法律。) 這點上日本就有很大差別了,日本 2030 年風力能源僅有 1.7%,歐洲平均為 14%。另外,煤炭占 26%,原子能 20 ~ 22%。東亞各國不知道如何?)在這里我將從三方面思考,探尋“全球暖化時代下居住福祉法學的前路”。(“第一”部分由桑同學報告,“第二”、“第三”部分由吉田老師報告。)
??第一點是既對抑制全球暖化有效又對環境友好的城市建設。即使歐洲持續高溫,大家都會對巴黎的空調使用率感到吃驚(不足 10%)。(美國日本的空調普及率達 90% 以上 , 能源消耗量美國 23%)那是因為巴黎的通過建筑物產生了陰涼面,和利用墻壁的厚薄達到了“傳統的納涼”的效果。這種傳統的納涼方式正是能啟示居住福祉學的地方。尤其是法國 Grand
??Sant 地區通過這種方法進行城市再生的示例十分有趣。在這里我也想和大家一同思考東亞國家今后的能阻止溫室效應的對策。
??第二,伴隨著全球暖化,南亞及中國南部的洪水災害越發嚴重,被認為是居住福祉學上最嚴重的 “強制撤離”這種事情越發增多(如 2019 年尼泊爾南部和孟加拉的洪水)。可以說到了必須認真討論“災害復興”國際化的問題的時候。孟加拉南部有世界最大的難民區, 很多羅興亞難民生活在那里。無論是從應對這些問題需要的超越國家的界限的國力,還是問題形成原因的世界級規模,或是全球的正義的歸結來說,都需要大范圍的支援。災害后產生的新的健康問題也是今后的課題。
??第三,應該如何實現水資源的維持和確保。一時的大雨并不能確保水資源。日中韓三國中, 日本的水資源相對豐富,對水資源的確保并不太關注。但是這在世界上實屬例外,現在各個國家都在構建關于水的法律制度。尤其是最近全球暖化(氣候變化)帶來的水資源不足的危機正成為的世界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