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海2019-01-11 18:02:33來源:中房網
??2019年1月11-12日,以“綠色升級、創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人居環境高峰論壇”在貴陽舉辦。本屆論壇圍繞綠色生態城市與住區、行業市場與政策、鄉村振興、特色小鎮、城市更新、產業化發展等城鄉人居環境熱點和焦點問題展開深入成果交流與模式探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西部分院張圣海在本次論壇上作了題為《對標雄安新區推進西南地區城鎮化與人居環境建設》的專題報告,以下為實錄:
??張圣海: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聆聽了會長和各位專家,從單體、產業本身的思考和要求。下午,我更多是從規劃師、城市規劃的角度來談一下西南地區城市化和人居環境建設方面的思考。
非常幸運,中國城市規定設計研究院2016年開始雄安新區規劃設計工作,楊保軍院長是設計院主要的規劃師,總規劃師是中央領導。我本人沒有參加雄安新區的規劃,但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事情,雄安新區在我們院是保密項目,所有人做這個項目都要簽協議,技術框架內容也不能對外宣傳。我們有20多個人參加了總體規劃,到現在也在參與編制雄安新區啟動區的工作。
??目前,西南地區城市化水平只有50.8%,與全國的平均水平58.5%,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十九大以來,西南地區城鎮化是解決我國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痛點。西南地區的人居環境建設也是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補充部分,如何高質量推動西南地區人居環境建設是我們破除不平衡、不充分非常重要的一點。
??首先,我跟大家一起學習、回顧一下雄安新區的規劃經驗。雄安新區2016年我們開始做,國家2017年提出,定位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前兩天,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書,定位是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代表新一輪城市建設的先進思想,2035年的目標與十九大確定的戰略高度契合。雄安新區建設得好不好,在于它對標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起到什么作用,這是它的好不好的標準,而不是雄安新區本身怎么樣。業界很多同行說雄安新區建得不夠大,北京、天津周邊需要更大的城市規模等等,雄安新區的提出是在京津冀協調發展的概念上提出的,這跟我們業界的理解不太一致。
??雄安新區的總體要求: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從規劃團隊來講,我們規劃委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要求,這是引領未來城市建設的標桿和指引。
結合雄安新區規劃內容,我們提出四個方面的啟示:
??啟示一:生態優先、疏密有度、水城共融。要堅持生態優先,雄安新區首先提出建設新時代典范城市,強化白洋淀整體修復和環境治理,把治理作為第一方面,逐步恢復白洋淀華北之勝的功能,把白洋淀建設成國家公園。指標上,國家給雄安新區建立了藍率空間比例大于10%,森林覆蓋率大于40%,將淀、水、林、田、草建再成生命共同體。規劃面積遠景開發強度小于30%,規劃成一主、五輔、多節點的空間布局。雄安新區提出理水營城的理念,實現水城融、藍綠匯、天人合的理念,實現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間布局。
??啟示二:塑造新時代的城市風貌。雄安新區建設蘭綠交織、清新明亮、疏密有度、城沉相映,展現中華風帆、淀泊風光、創新風尚。傳承中華營城理念,構建方城,建設南北中軸線。其次,雄安新區提出要再現林淀環繞的華北水鄉、城綠交融的中國畫絹,營造花海景觀,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都市田園風光,展現碧波萬頃、河塘景韻的生態景觀。在建筑設計中堅持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塑造體現中華傳統經典建筑元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風貌,原則上不建高樓大廈,不能到處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墻。目前明確只建一個高層區,跟雄安新區具體的管理單位來講,他們多次提出來要更改,但是中央一直堅持這條,只有商務區建高層,其他地區凈高在39-40米。
??啟示三:突出智能、綠色、創新發展。設計之初我們跟阿里巴巴成立了一個研究團隊,城市建設實現新的智能化管理,例如在基礎設施和智慧化水平方面大于90%,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智能城市,讓城市更加具有韌性和安全性,強化防災減災等系統。綠色方面,雄安新區提出綠色空間、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綠色建筑,突出城市綠化和景觀建設,起步區綠色覆蓋率達到50%,起步區該同綠色出行比例達到90%,公共交通占比激動化出行比例達80%,要求生態社區、綠色建筑,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垃圾利用率達45%以上。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改革創新人才發展機制,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優化雄安新區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啟示四:以人為本,提升空間,打造宜居空間。引入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打造宜居宜業環境。我們和管委會交流的時候,我們說開始影響雄安新區好壞的不是引進幾所大學,而是引進幾所好的幼兒園和中學,雄安新區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一開始就把北大附中等優質教育資源引入??臻g立足人的需求,打造建設尺度宜人、親近自然、全齡友好的宜居空間。相對現代很多大城市的大街區、寬馬路的格局,雄安新區提出要建設宜人的小街區空間,已經推了幾年,現在更多的城區在實施。我們要建設功能混合的城區布局,既能參與社會交往,又能親近自然,要滿足兒童、老人、上班者等不同任的生活設施。
??綜上所述,雄安新區規劃中提出的城市建筑理念,規劃中明確了四個點:一是突出生態和生態環境的城市品質,二是塑造新時代的城市特色風貌,三是強調綠色、智慧等新的城市發展模式,包括智能城市、數字城市,四是以人為本,完善宜居的空間,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中國城市規定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駐地在重慶,成都和貴陽都分布,我們長期服務西南地區的城市規劃。對標雄安新區的基礎上,結合今天上午發布的《綠色住區標準》,如何推進西南地區人居環境建設,我們有幾項思考。
??第一,全國城市化進展降幅的情況下,西南地區發展的非常好,近幾年實現高速發展,2011年以來城市化速度明顯高于全國明顯速度,占全國GDP比重增長也非??臁5?017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相對于東部地區逐步減緩的情況下,仍然高達96%,遠超全國76%的平均水平。因此,西南地區成為了全國發展的重要增長地區,而且是當前投資增長的重要熱點。研究中發現,大多數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在增加,但人口的聚集度在下降,西南地區是唯一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聚集水平都集中的地方。
??西南地區城鎮化人口結構在發生明顯變化。西南地區城市新移民當中,知識人群的比例逐漸提高。前幾年西南地區人口的增長主要是沿海打工人流的回流,現在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青年大學生到西南就業,2017年重慶總體規劃(現重慶國土空間規劃),我們分析2017年重慶大學生人口超過6成,伴隨現在人口的變化,他們對生活的新理念影響著城市的發展,年輕一代不重視我在哪里找到好的工作,而是哪里能提供或的生活。
??人居環境成為搶人的關鍵,在我國城市化發展初期,招商引資進來企業,企業帶來就業,就業帶來人員?,F在來看,我們要有好的居住環境,就會吸引高素質的人群,有了高素質的人群,才會吸引來高品質創新的企業。許多地方政府招商的時候,企業不是說你能給我多少地,而是能給我招多少有素質的人。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推進和提高西南地區人居環境環境的建設?
??第一,突出生態優勢,強調城鄉統籌,在空間融合上塑造高品質城市。
??西南地區以山地為主,生態更加敏感,因此要將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前提。西南地區許多城市都在加強這方面工作,比如滇池的治理、玉溪的雙修等等。西南地區大多都鄰近大河、湖泊,水環境的保護和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現在國家正在推黑臭水體試點,3年時間,每個城市給6億投入推進黑臭水體的治理,重慶也是這樣的示范城市。
??西南地區城鄉發展差異非常大,城鄉空間統籌非常重要。新一輪中合理安排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布局,地方發展首先跟土地打交道,土地規劃功能納入自然資源部,規劃的時候首先考慮三修三線。由于地形原因,西南地區地理環境更加豐富,相對北方來講,西南地區好多都是線性要求,也是我們的特色,我們通過將城市融入大自然,有效塑造提高城市品質的空間。重慶的地鐵是非常網紅,我們院在廣元、遵義等地做了很多項目,我們要把劣勢變成優勢。
??第二,發覺地域價值,彰顯特色魅力,塑造城市風貌。
??西南地區地域差異造就了鮮明的地理特色,景觀方面,很多城市圍繞自己的突出景觀打造魅力空間,例如貴陽提出了一河百山千園的格局,將南明河作為重要建設。例如都勻按照一河多橋的特色,重慶永遠結合淺山多湖的特點,打造山湖結合的景觀。西南城市擁有豐富的地域風情特色,許多地方將本地的標識性元素納入到城市建筑當中,比如茅臺鎮打造酒文化、凱里打造苗文化、峨眉山打造佛文化等等。
??第三,把握時代機遇,加強城市創新,積極探索智慧新模式。
??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產業,因為創新產業受地形限制非常小,要的是有特色,而且傾向于布局在環境較好的地方,西南發展產業創新揚長避短的地方就在這個地方,完全可以實現后發的發展。貴陽發展大數據產業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貴陽打造中國數谷,2016年相關產業達到2300億元,獲得全國和國際上的關注。創新過程中避免不了問題,但是這些方向、探索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西南城市與自然環境關系更加緊密,應積極探索綠色城市、海綿城市等發展模式。貴陽連續召開生態文明國際年會,綠色發展上作了有益探索。海綿城市在西南地區的很多城市都有試點,比如重慶、貴安新區等等,解決城市內澇、雨水短缺等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城市進入到存量發展時期,而西南地區仍然在成長時期,新技術發展過程中有回旋的余地,有利于新型城市的建設。貴陽把大數據利用到城市治理、社區服務、經濟服務、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應用,國際上新型城市的探索都可以在西南地區進行建設、復制。
??第四,關注新標準,打造高品質居住區,塑造精致美好的宜居城市。新一辦的《城市居住建設標準》已經開始實施,相比原規范,建設理念更新、建設標準更高,適應居住區之外,對城鎮化更有指導意義,綠色住區規劃和城市規劃有效銜接。打造高品質的居住區,首先要以步行生活圈來組織服務與設施配套,在合理尺度下實現功能混合,服務半徑要小。構建小街區,讓城市街道更加宜人。我們去看到波特蘭,都是這種開發模式。新時期的居住建設要控制強度、高度與建筑形態,首先要不鼓勵高強度的開發住宅,這在重慶、貴陽都可以看到一些高強度的社區。提高城市包容性,實施實現全年齡友好,照顧弱勢人群。新標準針對老年人、兒童活動設施、無障礙設施等提出了要求,對于西南地區這種山地城市要加強設施的建設,地鐵、天橋、扶梯等等。居住區建設突出精細化設計管控,讓空間更加精致、舒適,也可以探討一些適合建設的方式。在國外,同樣的綠化率,但感覺比我們好得多,我們更多是把居住區的綠地夾在居住區內部,而沒有把它敞開。
??綜上所述,這是我對雄安新區理念的學習,跟大家共同分享。針對西南地區的發展,總結起來是四個:一是西南地區要更多加強跟自然環境的聯系,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統籌城鄉發展,在與自然融合中塑造高品質城市空間,把山地特色變成優勢。二是西南地區地理差異大、地域特色鮮明,城市建設要突出地域價值,塑造彰顯地方特色魅力的城市風貌。三是西南地區城市仍有成長空間,面臨人才回流與科技發展機遇,要加強創新發展動力,并積極探索綠色智慧新模式。四是西南地區生活氛圍濃厚,要更加關注人的需求、時代需求,結合新標準建設高品質居住區,塑造精致美好的宜居城市。
??以上是我跟大家共同學習的雄安新區的體會,我也是針對西南地區城市建設的一些基本特色,跟大家進一步分享,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