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人居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涌彬演講
王涌彬: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企業家的代表,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在這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個關于人居規劃的一個話題。人居規劃其實是人居環境委員會最近幾年提出的一個新的名詞,也是一種新的城鎮化模式。我想把這兩個放到一起說,希望大家能夠把這個思路再歸納歸納,咱們往這個方向想一下。
我今天主要想談的幾個方面,對我們的新型城鎮化的形勢做一個略微的判斷。下面我會提到一個關于新型城鎮化主線的問題。我把它歸結成改善人居環境是我們新型城鎮化的一個主線。最后我會提到人居規劃具體的辦法跟模式,我們一種策略。因為時間有限,我不太展開講,速度會稍微快一點。
第一個判斷,城鎮化發展仍然處于快速階段,而且還不是非常完善。我們現在的城鎮化水平官方的數字是54.8%,實際戶籍城鎮化水平是百分之四十幾。如果大家是進城務工的人員感受更深,更多的人還沒有融到城市里面,這是我們目前最大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判斷,我們的城鎮化現在處于一種良性的發展狀態。我們的城鎮化水平現在7000多美元人均收入的情況下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幾,我們還有比較大的空間,我們現在的收入水平屬于中等收入水平。我選擇性念幾個數字,我們今天的會在遼寧開,我們的遼寧的人均收入是不低的,城鎮化水平比全國水平要高很多的。這個里面也能反映出現在東北振興的一個問題的難點,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發展,城鎮化水平已經到了快速發展的中后期。昨天也聽到那些數據,再細分,實際上遼寧還是不錯的城鎮化,人口還在持續增加,黑龍江和吉林在減少,像這樣的數字反映我們現在城鎮化的難度已經出現了。
第三個判斷,我們在城鎮化的差異非常明顯。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是完全不同的態勢,它的城鎮化水平也是不一樣的。一線城市都已經超過80%了,像上海都90%了,城鎮化水平是非常高的。它的城鎮化和處于快速發展的城鎮化是完全不一樣,它是完全提升品質為主,已經沒有數量問題了,北京現在嚴格控制人口的流入。
二線城市和現在反映城鎮化水平差不多,城鎮化率60%左右。最有潛力,也最困難的是三四線城市,它們潛力巨大,人口往往被一二線城市吸引走了,三四線城市人口沒有出現增量。所以我們前段時間有這種規劃,我們現在規劃一個城市能夠容納30多萬人口,這個數需要去分析。我們理想當中的人口要持續增加,但現實并不完全這樣。所以我們在這樣的時候,政策要有所側重。
第四個判斷,我們關于數量增長與城鎮化進程不匹配。1996年以后到現在,我們城市數量仍然是600多個,但是城市人口翻了一番,本來當時3億多人口,這么大規模是相對合適的,但是現在城市人口翻了一番還是這么多城市。我們在行政體系上沒有讓這些城市自然地生長,不能生長自然會出毛病,這是體制上的問題。
第五個判斷,我們在農村地區活力方面。大家都在做美麗鄉村,往這個方向去發展,這是人居環境建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但實際上我們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城鎮化是農村往城市轉移的過程,城市人口在增加的同時農村人口在減少。在減少的地方我們做大規模的新農村建設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其實是需要深思的。有些城市可以說大規模做這種新農村建設,但是有些地方農村在減少,你現在建設新農村可能過幾年以后我們處理起來會非常困難。這個在很多發達的國家已經非常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比如說在日本,農村持續減少,還搞大規模的建設會帶來什么樣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
第六個判斷,城市的一些災害。其實很多以前是正常的氣候現象,比如說小下雨就變成災害了。像在北京玉淵潭種了一些櫻花,到開花的時候很美,但是城市道路癱瘓了。不是真的有大的自然災害,這就是因為人口大規模集聚,小問題變成大問題。這個是當前要解決人居環境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
第七個判斷,我對房地產方面有一個個人的判斷。我們房地產仍然還屬于我們的支柱產業,但是作用在下降。這個事兒我個人看法要分區域來看,我們總體上覺得是支柱產業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很多地區還是繼續發展房地產業為主,這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我在判斷之后做一個簡單的小結,我們在信息時代,城鄉生活方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對未來的新型城鎮化產生深遠的影響。新型城鎮化帶來一系列的發展基于,但是它也有大量問題,我們新的出路在哪里?我們要用一種比較新的思路,比較全面的視野去關注新型城鎮化,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所以我提出來,真正要把人居環境問題提出來,才是人的城鎮化。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但是人的城鎮化需要落到實處。所以我講第二部分,新型城鎮化的主線是改善人居環境。
為什么這么提呢?首先我們可以回顧在2008年我們國家把當年叫《城市規劃法》改名叫《城鄉規劃法》。改為《城鄉規劃法》明確提出一個立法的目標,其中四項之一的一項叫改善人居環境。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在法律層面明確城鄉規劃建設發展的目標是改善人居環境,這是重要的目標之一。
后來我們國家因為意識到這種單一的規劃,解決不了目前復雜的社會問題,各種矛盾,所以我們提出來叫“多規合一”,這跟我們政府大力推進的改革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現在提出來“多規合一”,其實大家可以看,一個是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等等規劃,還有很多專項規劃。至少這幾個大的規劃用一個口徑來說這個問題,這個里面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最核心的落實還是人居環境要做到實處,所以這個方面突出的是人居環境和“多規合一”。
我們總理在講新型城鎮化以后,很多的產業,尤其是房地產業非常激動,覺得新型城鎮化給我們行業發展又帶來新的機遇。但是總理害怕大家都變成房地產開發,所以馬上提出來“人的城鎮化”,這個話說的非常好。但是隨即大家提出來戶籍問題,其實城鎮化一直是由政府主導的框架下在持續的發展,這樣的一種思路,那我們用行政的手段,你這個地方我很容易就變成市民,只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就可以這樣做,從農民變成市民,但這個過程是一個形式。農民追求的不是這個形式,他要的實實在在的。真的“人的城鎮化”,我能夠在城市里面扎下根來,這個城市屬于我,我是屬于這個城市,起碼要有這樣的心。但這個帶來很多需要落到實處的地方,不僅是戶籍,把人居環境的問題要提出來。
現在又有很多的新型城鎮化國家層面的一些規劃,這在以前是沒有的,國家層面并沒有特別頂層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4年國家提出來這樣一個體系,實際上這個里面明確提出城市生活,宜人、和諧、改善民生這些方面,其實在做城市空間規劃發展的同時,關注人的需求,人民的福祉,這個就是明確改善人居環境。所以我就提出來,我們不要去只停留在人的城鎮化這個層面,其實還要旗幟鮮明的提出來,改善人居環境是我們發展的目標。這個應該非常明確的提出來,這個別繞圈子說,如果很多話繞圈子說大家理解起來就有問題。為什么沒有把改善人居環境特別清晰地說,擦著邊兒說我覺得有這樣一個小問題,我也做了一些小結。
這個表是我們在江陰那個地方做的一個調研,設計人居環境問題,當時他們成立了人居環境領導小組,縣里面搞了一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由29個部門組成的。人居環境問題其實是非常復雜,非常龐雜的問題,當年吳良鏞老先生也提了這是一個“巨系統”。我要改善人居環境,這一、二、三怎么做,沒有這樣的體系,沒有這樣的指標,所以很難把它當做一個解決問題的點拿出來。所以出現了大家都繞著圈子說,說來說去還沒有落實到人居環境的問題。
為此,我們人居環境委員會就提出來這樣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我們從2008年開始研究,逐漸這幾年比較清晰把它歸結成“人居規劃”這樣的一個體系。這么龐大的體系,如果沒有一個系統完整的思路把它理清楚,其實是非常難做的。你說改善人居環境,由哪個部門去做,做到什么程度,都需要說的清楚。這個就是我們人居規劃這個階段想解決的這些問題。這個核心我們希望用雙重的視角理解人居環境。比如說今天劉部長報告里面提到了,我們需要把政府視角的人居環境和老百姓需求的人居環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個我們把它叫做雙重視角。政府非常清楚要改善民生,要改善人居環境,非常清楚,他也這么做了。但是有些項目跟老百姓有一定的距離,我們需要把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且能落實。要結合,我們就要有這種體系,所以我們人居環境委員會這幾年提出了“人居環境指標體系”,這樣的指標體系我們希望它能夠對城市現狀的人居環境發展水平有一個評估,我能夠清晰地分析出來我們現在的城市發展的狀態是什么水平。找到我發展的短板在那兒,最需要改善的點在那兒,這是我們這個體系非常重要的價值。把短板補上了,改善就非常明顯,少花錢,多辦事,快速見效就會出來。
總體上這個指標體系就是雙重視角+指標體系+三位一體+全民行動。
這個是人居規劃一個系統圖,我們雙重視角,一重是政府這個層面,有各種各樣的規劃,各種各樣發展的綱要,各種各樣的計劃。但是我們也需要有老百姓視角的公眾的參與。我前幾天參加了一次全國規劃院院長會,我看到會上非常重要的趨勢,就是在各個城市(大中城市)規劃院,大部分都在做關于民生這方面的大數據。其實老百姓視角的人居環境現在大家都在尋找,大家都在關注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把這個問題能夠從大數據的方法,互聯網的體系,把它給提出來,這也是我們下一步人居委比較重要的領域。我也希望相關的企業支持這種大數據的建設,我們能夠非常清楚這個城市老百姓對于人居環境的訴求。它是分系統的,所以需要大數據來支撐。這個得到了以后,我們就非常完善的得出下面的一些結論。
指標體系:我們是分了九大體系,這是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下面還有34個二級指標,還有120多個三級指標。這是我們提前先編制好,下一步我們在大洼做共建,我們會按照這個指標體系對大洼這邊做一個相當于檢測的情況,我們拿這個指標分析大洼的情況,最短的短板,最長的長板,這樣下一步工作非常清晰,我知道近幾年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這是我們重要的成果之一。
有了這些體系,有了這些大數據,我們還需要有非常完善的具體的實施。這個實施涉及到那么多部門,分工就是一個問題,二十多個部門誰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市長就該搗亂了,所以我們編制了一個指導手冊。這個指導手冊我們把它變成一個政策建議,根據我們的理解,這個政策建議和地方政府一起合作來提出來的。這個政策建議是比較清晰的,能夠落到具體的某個局,某個辦去完成的指標。這是我們指導手冊的一些東西。還有一個就是行動指南,這個行動指南是什么樣的概念呢?這個城市不能僅僅是扎扎實實的干,還得要有場面上的事兒,因為要凝聚民心,讓大家齊心合力參與到人居環境建設當中來,不管是企業還是居民,要有這種號召力,所以我們要做大型的城市活動。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全民行動,也可以搞綠色住區創建行動、老舊社區改善行動、城市街道美化行動、城市節水行動、青少年友好城市創建行動、養生孝親行動。
我們就回過頭來說,剛剛劉部長授的這個牌子它是怎樣的系統。其實我們中國人居環境共建示范城市在不斷地完善,不斷深入的過程,叫示范,我們更多叫試點性的,還是在摸索性的,因為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點。要把這個工作做好,我們需要把人居規劃要做出來,要把大洼的人居規劃做一個詳細的成果。有了這個成果,我們才能提出政策建議,才能形成全民行動,才能見到效果,這是我們下一步會和大洼深入的合作的一個地方。所以這才是共建,一起來做可能的事兒。那個牌子是一個起點,我們更多的工作還在后面,這是一個過程。當然我們共建的過程就是實施的過程,并不是說我們研究要花很多時間,其實我們可以同步開始了。這是我們人居委這些年做的一些主要的思路,當然我們最核心的還是希望大家也能夠清晰,這個人居規劃有什么亮底,它有什么好?首先它是完全符合《城鄉規劃法》,它在《規劃法》立法下的一個目標,就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但是,這個規劃的問題有點什么問題都可以怪規劃,規劃沒有做好,因為規劃有法定體系,有不屬于法定體系的規劃。法定體系就要按照法定的來,你這邊建設期只有三個月,但是我批起來就要半年,但是資金不會等你。而這個人居規劃不屬于法定體系,我今天開會,今天決策就可以馬上定這些事情。還有畢竟人居環境是雙重視角,很重要的是老百姓視角,老百姓的需求,所以它反映的是老百姓的訴求。公眾參與在前面參與。
希望大洼建立一個人居環境領導小組,主要是涉及到二十幾個部分,必須由主要領導來牽頭,沒有這樣的機構,沒有人去協調,下一步的工作是難落實的。
如果這些都實現了,我覺得我們的人居規劃也就完成了。我們人居委的目標,所有的專業機構都會用,都會做,我們也會在盡快的時候,把指標體系變成國家標準,這是我們協會非常重要的一個使命。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謝王會長!我們上午的論壇即將結束,上午幾位領導從不同角度,多視角對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大背景下的綠色人居環境建設進行了深入的闡釋,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以上嘉賓的演講表示衷心地感謝!再次,我們也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認真聆聽。今天上午的會議議程到這里圓滿結束,中午大洼縣政府在209廳準備了午餐,下午的會議2點30分開始,請大家準時入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