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做總結講話
關于信用評價工作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兩會”理事會上我曾講過,從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角度,從長遠來看,要用資信管理代替資質管理。目前資質管理還不能取消,資質管理也是中國的特色。關于開展房地產行業信用評價工作,我講以下四點:
首先,信用評價不要搞成表彰。“兩會”開展企業信用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授牌,授牌只是手段,其目的:一是為了加強行業信用建設,促進行業守信自律,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二是企業通過信用評價能看到你優點所在、差距或問題所在,從而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提升企業自身的社會信用度。
其次,要重視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的選擇。為了保證信用評價的客觀、公平和公正,“兩會”決定采用招投標的方式選擇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此項工作。目前雖只選擇了三家機構參與,但如果評價工作全面鋪開,三家肯定不夠。因此,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的選擇,要嚴格按照標準,通過招投標的方式確定。地方協會可以推薦本地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但必須要統一納入“兩會”的招投標中。此外,開展信用評價,不得打人情分、關系分。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的管理一定要嚴格,而且在評價開展前進行專門培訓,并采取動態管理,如有違規的行為,不嚴格按照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和指標體系來開展信用評價工作的,要取消其參與房地產行業信用評價的資格,因此退出機制一定要建立健全。為此,我們也專門組織制定了信用評價第三方機構管理辦法。
第三,要積極研究探討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問題。要發揮信用評價的激勵和約束作用,促進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要使信用等級良好的企業得到更多的利益保證,讓有信譽的企業贏得更大市場發展空間。我們目前在“兩會”會員和自愿報名參加的企業中開展信用評價工作。怎樣吸引更多的企業參加?信用等級高的企業有什么好處?重慶開發協會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專門出臺了五個方面的激勵政策。我認為,研究信用評價的激勵機制特別重要,但目前讓“兩會”拿出完整的意見有難度,但是我們也要研究,要上下共同努力來推進信用評價激勵機制的建立。重慶開發協會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各地可以進一步研究探討。
第四,要加強行業風險預警的研究,建立金融服務體系對信用評價結果的支持和應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