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案例分析
-
可以看出,中國“出海”房企主要為國內一線房企,這些企業均位于2012年中國五百強企業排行榜的前列。而對于海外投資項目可以分為三類:
1、以萬科、鑫苑置業為代表的房企,投資方向為住宅。他們鎖定移民潮與海外置業需求,這部分人群由中產階級構成,多數為中高端職業人員,主要集中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密集地區。
2、以萬達、中建、綠地為代表的房企,投資方向為酒店及旅游度假項目。他們順應近年來出現的境外旅游熱,為滿足中國游客而涉足國外旅游市場,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迪拜、韓國等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
3、以SOHO中國、總部基地為代表的房企,投資方向為商務辦公樓。隨著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走俏,國內企業紛紛在海外發展業務,他們為這些“走出去”的國內企業提供辦公場地,主要集中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等經濟貿易中心。
國內房企投資海外,最終瞄準的是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居住、旅游和商務用房需求。相對比而言,外資來中國投資房地產,其目標對象是中國人,而非對應的外國人。目前房企出海的投資目的和對象既有其現實性,也有對海外市場不夠了解的局限性。
繼碧桂園、首創、保利等企業在去年明確了海外發展的方向之后,進入2013年,中國房企的海外開發步伐突然加快,中國建筑、總部基地、萬科、萬達、綠地、SOHO中國、中海外等中國一線房企也相繼邁出國門,在海外投資房地產項目。
- 市場需求
-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外留學、旅游、工作,海外生活、教育、養老環境的明顯優勢吸引了大批中國海外置業者。但由于政策法規、金融環境等差異使得這些人在置業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國內企業海外投資反哺國內市場,滿足了這部分人的實際需求。
- 戰略布局
-
這些在海外投資的企業基本是國內的品牌開發商,國內布局已基本完成,拓展海外市場能在國際打響知名度,并使企業布局國際化。企業進軍國際市場,不僅增加了企業在海外的資產儲備,也是提高其海外融資和開發能力的重要舉措。
- 規避投資風險
-
針對目前國內市場限購、限貸、房產稅等房地產調控政策頻繁出臺,被調控抑制的這部分投資需求轉向海外,開辟新的利益渠道。另一方面,相對國內持續的信貸、融資緊縮,海外的融資成本低、渠道多,更降低了企業的拿地成本。
如需了解報告詳細信息,或有意見建議及其他相關問題,請聯系中房研協研究中心,電話010-88380916 。
- 開發模式
-
中國房企的開發模式與香港基本一致,與海外國家相比,無論是土地制度、金融環境、政策法規還是銷售模式都存在較大差異。這需要“出海”企業因地制宜突破固有的模式,發展出適合海外生存的新模式,如萬科就采取與當地企業聯合開發的模式。
- 現金支撐
-
從企業海外投資動態表中可以看出,企業在海外投資金額都較大,折合人民幣幾億到幾十億不等,這需要企業有資金實力及融資能力來支撐,以應對國際市場變化。可以看出,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房企綜合實力都是非常雄厚的,萬科、綠地、保利在2012年的銷售額均超過千億,國內市場作為其進軍海外的后盾。
- 海外市場研究
-
進軍海外首先要對所在地的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稅費制度及文化差異等進行徹底研究,初期最好選擇和當地企業聯合開發,在本地有一定知名度及影響力之后再進行獨立開發。
- 斟酌海內外投資比例
-
海外市場看似龐大,但真正能投資的并不多,不僅受到與中國之間的國際關系影響,當地的時局也是需要考慮的風險,房企不可盲目的擴張,應當根據企業發展現狀,做好海內外投資比例。
- 充分預估海外投資風險
-
投資海外市場需要加強風險意識,不能抱有像在中國市場上贏得“暴利”的期望,要充分考慮到匯率及經濟變化帶來的風險。
- 產品與服務形式的創新
-
盡管目前“出海”房企目標客戶仍在國內,也得到了國內置業者的肯定,但長期來看勢必會擴展到當地客戶,如何因地制宜打破自己固有的產品模式并形成自有的特色,滿足當地客戶的需求,這條道路是值得探索的。
如需了解報告詳細信息,或有意見建議及其他相關問題,請聯系中房研協研究中心,電話010-8838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