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16:14:37來源:中房網
仲量聯行獨家解讀京津冀協同發展新變化
??2022年6月14日,北京——近日,北京發布《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首都都市圈,以一體化交通“通勤圈”作為先決任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8年來,北京的經濟結構從“大而全”邁向“高精尖”,京津冀的產業發展也從獨善其身逐步轉向三地協同,謀篇發展成果顯著。
??八年同心協力,書寫發展新篇章
??據官方指數顯示,以2014年為基數,2020年京津冀發展水平總指數提升到119.3,統計指標包含生態、共享、創新、協同和開放五方面。這可理解為,在2014年區域協同發展概念提出后,京津冀發展水平提升了19.3%。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是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從發布2014年版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起,北京持續、從嚴執行減量發展和產業疏解,累計疏解一般制造業企業近3,000家,為首都“高精尖”經濟創造空間,新設“高精尖”市場主體由2013年的41%升至60%。而在環京地區,以廊坊北三縣為例,過去三年時間已經有超過120個北京優質項目簽約。
??北京也逐步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對津冀的輻射帶動作用。截至2020年,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過1200億元,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分支機構累計達8300多家,科技創新鏈加快形成。
??此外,京津冀綜合交通體系已基本建立。目前,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公司已完成股權結構調整,京張、京沈等鐵路已經通車,且位于北京遠郊、鄰近京冀邊界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并投入運營,京津冀機場群和港口群持續聯動建設。
??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城市群的發展需要以城市為支點,引導和承載高端要素與產業功能,形成區域內部資源的自主流轉互動。因此,雄安新區為京津冀創造了一個新的增長極,將成為河北地區的一個核心載體平臺,也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均衡發展挑戰凸顯,區域發展仍在爬坡階段
??盡管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區域內部經濟、社會、資源等各方面均衡程度仍有不足。北京作為區域龍頭動能強勁,虹吸效應顯著;津冀與北京差距拉大,三地經濟體量比值擴大,且人均GDP增長動能不足。
??與長三角區域相比,京津冀區域的GDP總量僅為江浙滬經濟總量的41%。京津冀三地GDP增長率內部差距達到2個百分點左右,與江浙滬三地保持在8%-8.5%區間的均衡水平截然不同。
??從商業地產角度來看,長三角地區的辦公樓市場發展進程顯著優于京津冀區域整體水平。其優質辦公物業承載力和服務能力更高,有利于吸引金融、互聯網、專業服務業等三產優質企業入駐,為當地引入稅源、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帶動消費、就業等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漣漪效應。
??長三角區域優質辦公樓體量為京津冀區域的1.7倍,但整體空置水平大致相仿,表明長三角區域的市場主體活躍度顯著高于京津冀地區,兩區域第三產業吸引力和承載力水平差距較大。若剔除上海和北京兩個超級一線城市的影響,兩區域平均租金水平基本一致,說明當地企業租金承付能力基本一致。
??仲量聯行華北區研究部負責人米陽表示:“近年來,京津冀區域內的產業轉移引導和技術落地項目數量持續增長,中關村也陸續在天津和河北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但目前對津冀兩地的經濟拉動作用尚未完全顯現。當前,京津冀面臨經濟環境下行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雙重壓力,京津冀區域發展仍在發力爬坡期。”
??“現代化都市圈”打通城市群格局,高端制造業風潮利好津冀產業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通過建設圈層結構清晰的“現代化都市圈”帶動城市群發展,包括通勤圈、功能圈和產業圈。其中, “通勤圈”包括北三縣、固安、武清等環京周邊地區,將率先構建一體化交通,形成“同城化”效應。
??此外,支持雄安新區的建設也是今年及未來工作的重要內容,包括公共資源對接共享、技術企業轉移以及交通體系建設等。雄安將與京津構成金三角,其遠期逐步成熟將推動區域多極互動,構成京津冀發展的支點。
??近十年間,中國新經濟的發展風潮集中在科創領域和第三產業,北京受益于集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和濃厚的科研氛圍,乘上這一輪風潮實現快速增長,多元化的“雙創“企業和巨頭型的互聯網大廠均持續支撐城市發展。而 “十四五”期間高端制造及高精尖產業升級迭代的風潮,將助力天津和河北吸引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數據中心等高端技術及企業,有效調節兩地發展速率和均衡水平。
??米陽表示:“在過去幾年間,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打好基礎,在交通一體化、產業功能轉移和設立新的增長極方面持續發力,這是下一階段發展必要的準備工作。但是,這些前期工作向經濟發展的傳導效果不足,沒有在經濟統計數據的成績單中顯現。下一步,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的十年周期,政策需要實質性地引導人口、資源、技術、企業實現多節點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