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排行榜克而瑞研究中心 2024-05-21 14:36:18 來源:克而瑞地產研究
- 城市:全國
- 發布時間:2024-05-21
- 報告類型:月度排行榜
- 發布機構:克而瑞
??導讀
??2023年末房企總土儲貨值下降,50強門檻下降顯著,頭部企業仍具優勢。土儲與銷售百強房企重合度達70%,小型房企壓力增大。
??☉ 文/克而瑞研究中心
??重要說明
??本榜單中房企總土儲是指房企所有已確權土地中未售部分。多數上市房企在財報中會公布其總土儲面積甚至貨值。但是由于主要存在如結算口徑、確權與否、以及貨值計算標準等三方面的差異,不能直接用于比較。為了保證榜單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我們予以統一調整。如下:一、部分房企公布的是按結算口徑的土地儲備,包含“已售未結轉”部分,不能反映未來可售資源,統一去除該部分數據。二、隨著城市更新的深入,很多房企的土地資源來自于城市更新,這類項目由于拆遷難度大,權益關系復雜,因此我們采取確權為標準。三、對于土地貨值判斷,每家房企采取的估值標準不同。我們統一采用當前周邊可比房價為標準,不加入未來預期。四,由于全口徑的范圍不包含代建業務,因此本土儲統計也不包含代建土儲。五,考慮到部分房企年報未準時發布,故本次不作為總土儲參榜單樣本。
??榜單解讀
??1
??總土儲貨值百強門檻下降25%
??截止2023年末,總土儲貨值TOP100房企的貨值總量為29.3萬億元,較2022年末下降13.9%,TOP100企業總土儲建面18.2億平方米,同比降幅達到17.5%。
??總土儲貨值百強門檻值為273億元,總土儲建面百強門檻值為84.1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24.9%和49.78%,同比跌幅依然較大。分梯隊來看,百強門檻值降幅最大,其次為50強門檻值,反之總土儲10強門檻值僅下降8.09%,由此可見目前能夠拿地的仍然是以頭部企業為主。
??2
??超過三成企業總土儲不及千億
??總土儲貨值TOP100的房企中,僅有6家房企總土儲貨值超過萬億,與2022年末持平,且總貨值過萬億的企業仍為保利、綠地、萬科、融創、碧桂園和中海保持不變;其次5000-10000億元梯隊減少1家、3000-5000億梯隊大幅減少8家。
??相應地,總土儲貨值較低的梯隊企業數量在增加:總貨值在1000-3000億元企業數量增加6家,總貨值不及千億的企業增加3家。
??3
??總土儲與銷售10強重合度高達70%
??總土儲百強與銷售百強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重合度,2023年末總土儲百強房企與銷售百強房企重合度達到七成,總土儲20強與銷售20強重合度75%,10強房企的重合度也達到70%。其中保利、萬科、中海、華潤、招商、碧桂園和金地既位列2023年末總土儲前十,也是2023年銷售十強房企。
??按企業性質來看,總土儲百強里國企、央企的土儲總量占比達到52%,民企占48%,占比分布于2022年末持平,城投類房企拿地分散而較少進入總土儲百強。
??4
??銷售百強土儲總量同比降17.8%
??聚焦銷售百強房企,受到企業投資持續收緊的影響,銷售百強房企總土儲貨值連年下降,2023年末僅為26.4萬億元,同比跌幅17.8%,與最高峰相比則下降39%。
??按銷售梯隊劃分來看,土儲資源依然高度集中:10強房企總貨值占百強總貨值的35%,較2022年末增加2個百分點;11-20強房企總貨值占比25%,同比微降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百強房企六成的土儲集中于前20強房企中。
??5
??銷售百強總土儲平均去化周期4.89年
??2023年樓市持續低迷,房企庫存去化壓力仍在持續增大:百強房企2023年末總土儲去化周期再創新高,達到4.89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末銷售百強的總土儲貨值同比已經下降,意味著在投資收緊、貨值降低的情況下,去化周期仍持續拉長而未見改善,當前銷售壓力較大。
??細化至梯隊來看:
??10強房企總土儲去化周期為3.48年,與2021年末、2022年末都基本持平,華潤、招商、綠城和建發的去化周期都控制在3年以下,作為2023年拿地也相對積極的房企,能夠保持去化周期在3年以下體現了較強的銷售能力;
??其次11-20強、21-30強房企去化周期與2022年末相比均有所下降,這兩個梯隊房企在控制拿地的同時也加大了去化力度;
??反之,31-50強去化周期微漲至5.57年,后50強房企去化周期更是增加至9.7年,去化壓力明顯增大。
??6
??超九成房企總土儲貨值下降
國央企賣的多、拿得多
??2023年企業投資低迷、謹慎的趨勢未有改變,即便是央國企投資力度也較2022年進一步下滑,僅有6%的百強房企總土儲貨值同比上漲,諸如中國鐵建、華發股份2023年末總土儲貨值同比上漲11%和10%。而絕大多數企業土儲貨值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跌幅超過20%的企業占到35%,部分民企由于投資暫緩,土儲貨值更是連續兩年下降。
??而且從不同跌幅企業貨值占比來看,權重更高、土儲貨值規模更大的企業跌幅更大,如貨值降幅超過20%的企業總土儲貨值合計占比接近50%,不乏越秀、綠城、龍湖等頭部房企。
??當前市場環境下,土地儲備并非越多越好,總土儲貨值下降也并不完全底表企業投資放緩。
??尤其是對近兩年在一二線積極補充優質土儲的規模化央國企而言,拿的多、賣多的多是常態:如華潤置地、保利發展、中海地產2023年末總土儲貨值同比下降5%、8%和7%,但三家企業2023年新增貨值均超2000億元,其全口徑銷售也在3000億以上且均位于行業TOP5。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企業投資的困境,即有意愿有能力拿地的僅剩央國企和少數民企,其他企業越不拿地銷售也越困難。如融信、時代等企業,總土儲規模仍保持在2000億以上,但出于自身經營危機投資拿地早已暫緩,土儲中存在“僵尸庫存”。例如融信土儲中,杭州、鄭州、太原等部分建面大于30萬平方米項目近三年始終難以去化,截止到2023年這些“僵尸庫存”占到其總土儲建面比重近40%。
??7
??企業仍應“重質輕量”優化結構
投資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塊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持續筑底,在銷售萎靡、現金流緊張、企業頻繁爆雷之下,房企投資戰略較以往發生巨大轉變。一方面,三四線土地無人問津,眾多企業將目光聚焦在核心一二線城市優質地塊中;另一方面,“求生存”壓力下,民企在土地市場中“隱身”,央國企成為拿地的主力軍,而城投則在各個城市進行“托底”。
??在行業新的發展階段和模式下,房地產企業必須認識到,過去一味的重視土儲的總量規模已經不符合當前戰略定位,總土儲也并非越多越好,戰術上需要從從傳統的“重量輕質”轉向“重質輕量”。
??未來強調的是在土地選擇上的精準定位和對項目質量的嚴格把控,而不是盲目追求土地儲備的規模。意味著優化土儲結構、調整土地資源配置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房企仍應將目光聚焦抗風險能力、安全性高的一二線核心城市,并以高周轉、流速快、利潤足的項目為主,減少低能級城市的投資。這也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控制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實際上,目前市場分化愈演愈烈,在政策利好、預期修復之下,行業將在一兩年內低位調整并逐步迎來復蘇和回暖,而核心城市土地的布局更能夠快速、有效地響應市場需求,提升項目品質同時,增強競爭力,并在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從一季度部分熱點城市土拍降溫的走勢來看,即便是核心城市內部板塊分化、差異仍然顯著,在市場尚未企穩之下,即便是核心城市次優板塊土地也應該謹慎對待。
- 09:52
- 09:39
- 09:27
- 09:23
- 09:03
- 09:01
- 09:00
- 08:59
- 08:57
- 08:51
- 08:50
- 08:38
- 08:36
- 08:34
- 2024-05-29 11:31:18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