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報告 2024-01-30 09:15:18 來源:武漢市統計局
- 城市:湖北
- 發布時間:2024-01-30
- 報告類型:權威報告
- 發布機構:武漢市統計局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武漢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自覺在全國全省大局中謀劃推動武漢發展,積極應對各類困難挑戰,扎實做好強信心、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推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回升向好、進中提質,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轉型發展任務,全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堅持長短結合,立足當前穩增長,著眼長遠調結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2023年,武漢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臺階,實現發展能級新躍升。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速提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快,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第14屆漢交會成功在漢舉辦。
??根據湖北省市州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0011.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74.38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6800.91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12736.36億元,增長6.2%。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4∶34∶63.6,其中,第三產業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
??一、農業生產喜獲豐收,現代都市農業提質增效
??2023年,全市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穩產保供,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6.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2%。糧油生產穩中有增,全年糧食總產量91.19萬噸,比上年增加1.31萬噸,增長1.5%。其中,夏糧產量3.49萬噸,增長3.1%;早稻產量8.53萬噸,下降0.4%;秋糧產量79.17萬噸,增長1.6%。油料產量15.91萬噸,比上年增長5.5%。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市豬牛羊禽肉產量21.38萬噸,比上年增長4.7%。其中,豬肉產量15.96萬噸,增長5.7%;牛肉產量0.33萬噸,增長6.5%;羊肉產量0.05萬噸,增長8.8%;禽肉產量5.04萬噸,增長1.3%。牛奶產量1.95萬噸,增長1.8%;禽蛋產量12.18萬噸,增長6.2%。全年生豬出欄203.77萬頭,增長4.5%;年末生豬存欄130.63萬頭,增長1%。蔬菜瓜果供應穩定,全市園林水果產量16.49萬噸,比上年增長3.7%;蔬菜及食用菌產量842.8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水產養殖凸顯綠色高效,全市水產品產量47.36萬噸,增長4.5%,累計發展塘流道養殖、集裝箱養殖、“零排放”圈養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規模40萬立方米,增長30%。
??二、工業生產企穩回升,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
??2023年,全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市戰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6個行業大類中,有9個行業產值過500億元,4個行業過千億元;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458戶,創歷史新高。主導行業支撐有力,全市電子設備、汽車行業生產恢復明顯,2個行業共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個百分點;煙草、石油加工、電氣制造行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5.1%、17.2%和12.1%,3個行業共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3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增長較快,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6.3%。
??三、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生活性服務業亮點紛呈
??2023年,全市大力發展現代化服務業,助推服務業加速恢復,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736.36億元,比上年增長6.2%。交通區位優勢凸顯,規模以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中歐班列(武漢)開行突破1000列,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達279萬標箱,穩居長江中上游港口首位?,F代服務業發展成效明顯,全市規模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均超兩位數;其中,工業設計業快速發展,營業收入增速近20%,“設計之都”名片更亮。生活性服務業多點開花,全市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近2倍;文化會展、演藝活動需求旺盛,音像制品出版、體育場館管理等行業營業收入增速均超過100%。
??四、消費市場恢復有力,升級類和接觸型消費快速增長
??2023年,全市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優先位置,打好促消費組合拳,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31.9億元,比上年增長8.6%,時隔四年重新邁上7千億臺階。消費升級趨勢顯著,全市限額以上單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占限額以上社零額的比重為29.3%。從商品類別看,全市21個限額以上主要零售商品類別中,13個零售額實現正增長;智能手機、計算機及相關產品、可穿戴智能設備、金銀珠寶、書報雜志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51.7%、51.6%、15.9%、14.5%和13.9%。接觸型聚集型消費快速復蘇,全市限額以上零售業實體店零售額增長12.6%,其中,倉儲會員店、專業店和購物中心店分別增長86.6%、37.7%、29.3%;限額以上住宿業和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36.4%和19.3%。
??五、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工業技改投資增勢較好
??2023年,全市狠抓項目投資,深入實施項目攻堅年行動,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0.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5%,占全部投資比重42%。重點領域投資質量提升,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1%,高工業投資增速15.9個百分點,占工業投資比重55%;高耗能行業占工業投資比重10.9%,較前三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新興服務業投資增勢強勁,全市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8.2%,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2.9%和29.1%。
??六、貨物進出口平穩運行,財政金融規模不斷擴大
??2023年,全市加快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優化貿易結構模式,推動外貿提質擴量,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606.2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其中,出口總額2167.3億元,增長1.9%;進口總額1438.9億元,增長4.3%。財政金融增長穩定,2023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1.2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稅收收入1298.35億元,增長4.7%。202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38483.85億元、47517.12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7.6%和7.1%。
??七、居民消費價格小幅上漲,居民收入穩步提升
??2023年,全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增進民生福祉,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消費價格小幅上漲,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4%。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持平,衣著價格上漲1.1%,居住價格上漲0.6%,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5%,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4%,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6%,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4%。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05元,比上年增長5.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693元,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60元,增長7.7%。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95∶1。
??總的來看,2023年,全市上下克難奮進、勇毅前行,圓滿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但全市經濟運行仍處于承壓階段,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全年經濟工作至關重要。全市上下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加快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努力在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當先鋒、打頭陣,擔當主力軍,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武漢實踐。
- 10:54
- 10:51
- 10:49
- 10:18
- 10:16
- 10:05
- 10:05
- 09:54
- 09:52
中國城市住房價格288指數
(2023-02)1571.9點
- 0.13%
- -0.91%
日期 | 指數 | 環比 | 同比 |
---|---|---|---|
2023.01 | 1569.9 | -0.97% | -0.14% |
2022.12 | 1572.1 | -0.92% | -0.11% |
2022.11 | 1573.9 | -0.12% | -1.08% |
2022.10 | 1575.8 | -0.20% | -1.01% |
2022.09 | 1579.0 | -0.02% | -0.87% |
2022.08 | 1579.3 | -0.04% | -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