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7 09:50:58來源: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進一步深化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進一步深化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若干措施》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2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黑龍江省進一步深化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5號)精神,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推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規范化制度化,提高監管效能和共享共治效果,助力“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措施:
??一、全面歸集整合信用信息
??(一)加強公共信用信息歸集。規范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標準,參照國家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制定適用我省的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將依法履職過程中產生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市場主體信用信息,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及時歸集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做到準確完整、應歸盡歸。支持市場主體通過信用中國(黑龍江)網站自主上報榮譽獎勵、慈善捐助、志愿服務和信用承諾信息。(省營商環境局牽頭,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強化承諾履約類信用信息歸集。推行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圍繞“容缺式受理”“告知承諾制”“承諾即開工”“辦照即經營”“承諾即換證”等審批類型,適用格式規范的信用承諾書,將市場主體書面承諾和履約情況納入主體信用檔案,作為行業分級分類評價重要數據補充。(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加大行業監管類信用信息歸集整合力度。各行業監管部門要根據行業特點,歸集本行業監督檢查、執法監管、投訴舉報、合同履約等與監管相關的信息,為行業分級分類評價和監管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推動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評價
??(四)規范信用分級分類標準。各行業監管部門要根據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依據掌握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科學認定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標準。全省市場主體按照信用風險程度不同原則上劃分為誠信守法、輕微失信、一般失信、嚴重失信四類,對應A、B、C、D、E五個信用等級。誠信守法類市場主體包括A級、B級,輕微失信類市場主體為C級,一般失信類市場主體為D級,嚴重失信類市場主體為E級。(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五)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以歸集的市場主體公共信用信息為依據,根據統一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每年度對市場主體作出公共信用評價。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由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自動生成,以政務共享方式推送至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商會參考使用,并依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省營商環境局負責)
??(六)開展行業信用評價。各行業監管部門要參考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模式和方法,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結合本行業領域特點,疊加行業監管類指標,構建行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機制,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根據信用等級高低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要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作為重要指標納入行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權重和分值不得低于平均值。國家層面有相關規定和標準的,參照國家執行。暫不具備開展行業信用評價條件的部門可參照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參與行業信用評價。(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七)推動重點領域示范。發改、財政、科技、生態環境、住建、交通運輸、商務、衛生、市場監管、文化旅游等有較好基礎的部門要在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采購、科研、企業環境、建筑、物業服務、道路運輸、家政服務、醫療衛生、流通、消費、旅游、知識產權等領域進一步完善信用評價機制,不斷優化改進評價體系,切實提高信用監管規范化水平,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帶動信用評價工作在各行業各領域全面開展。(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廳按職責分別負責)
??(八)開展市場信用評價。大力培育發展信用服務業,積極創造條件支持信用服務機構、金融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市場化信用評價,以大數據為支撐實現精準的“信用畫像”,為金融信貸、招標投標、商務合作等市場活動提供信用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信用服務需求。鼓勵各級行業監管部門通過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參與行業信用綜合評價。(省營商環境局、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牽頭,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實施動態差異化市場和行業監管
??(九)實施鼓勵激勵性監管措施。對誠信守法類市場主體,在辦理行政審批過程中,實施綠色通道、容缺受理、告知承諾、簡化程序等便利服務措施。在日常監管中,優化檢查方式或減少檢查頻次。鼓勵有關部門和單位在“稅信貸”“信易貸”等守信激勵服務中給予優化和便利,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責任人納入“信易+”等便民守信激勵政策和措施的適用對象。(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實施約束懲罰性監管措施。對輕微失信類市場主體,在日常監管中,按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采取警示、提醒等手段督促市場主體修復信用。對一般失信類市場主體,在日常監管中列為重點關注對象,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對嚴重失信類市場主體,在日常監管中列為重點監管對象,抽查比例不設上限,增加檢查內容。在專項整治時列為重點整治對象,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中,限制適用告知承諾等便利措施。依法依規限制參加政府采購、政府投資項目招標投標,限制獲得財政性資金項目支持。(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四、加強信用監管協同
??(十一)建立健全信用評價結果信息共享機制。按照“誰評價誰共享”的原則,各行業監管部門將本部門產生的行業信用評價結果信息報送至同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并統一歸集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依據行業信用評價結果,核驗評估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持續調整優化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模型和評價標準,不斷提升公共信用評價結果的精準度。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政務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和各行業領域信用評價結果信息按需共享,推動不同行業領域信用等級劃分和監管措施相協同,支撐跨地區跨部門信用風險預判預警。(省營商環境局牽頭,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二)拓展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加強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與“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等“放管服”改革重點工作任務銜接。推進信用分級分類評價結果在事中事后監管和政務服務中的廣泛應用,鼓勵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審批服務、公共服務、公共資源交易、政府采購和其他政務事務中,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結果或市場信用評價結果作為重要參考或依據。(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五、加強市場主體信用權益保護
??(十三)建立授權查詢和異議處理機制。市場主體通過信用中國(黑龍江)網站自主注冊、經身份核驗后可申請查詢自身信用評價結果信息。市場主體對自身信用評價結果存在異議的,可以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行業監管部門提出異議申請,有關單位在收到正式申請7個工作日內處理完成。對確屬錯誤的,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行業監管部門要重新對其進行信用評價。對由于數據更新不及時、不全面等原因造成信用評價等級較低、錯誤采取失信約束和懲戒措施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各行業監管部門要終止實施約束和懲戒措施。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各行業監管部門要及時補充完善數據,重新作出評價和分類。(省營商環境局牽頭,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四)健全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失信市場主體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可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有關行業監管部門申請信用修復。符合信用修復條件的,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有關行業監管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停止公示失信信息,將該信息標記為已修復狀態,不再納入評價依據,并對其信用等級重新作出評價和分類。修復完成后,各行業監管部門要及時終止實施約束和懲戒措施,同時調整分級分類監管措施。(省營商環境局牽頭,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五)保障信息安全。加強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安全防護,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查詢使用、應急處理等制度。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評價、信用分級分類活動全流程管理體系,建立侵權責任追究機制,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強對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監管,防范信息泄露情況的發生。(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六、建立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長效機制
??(十六)加強組織保障。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細化措施,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切實承擔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主體責任,有力有序有效推動落實。(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七)強化基礎支撐。加快制定出臺本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文件,明確行業信用信息歸集范圍、信用等級分類規則標準以及監管措施等內容。依托原有信息化設施改建新建信用監管系統或功能模塊,實現行業信用等級自動評價、監管措施自動匹配、信用預警分析實時開展。(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八)加強跟蹤問效。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對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開展和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監測、統計、評估,定期進行通報。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將有關情況報告省政府。各行業監管部門定期將實施信用分級分類工作進展情況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將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工作落實情況納入信用建設目標責任考核,納入政務誠信建設監測。(省營商環境局牽頭,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九)抓好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各類宣傳載體,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提高公眾對市場主體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的知曉度。圍繞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和業務培訓,提高監管業務水平。(各地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